从黎族苗族群众的欢庆节日,到逐渐成为海南鲜活名片
(资料图)
文旅招牌“三月三”如何打得更响?
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穿着黎族服饰品尝长桌宴,踩着黎族节拍跳竹竿舞,唱着黎族山歌迎花车……这两天,来自天津的游客陈欣然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与当地群众共同欢庆传统节日“三月三”,她深刻感受黎族文化的魅力。
陈欣然这次在乐东的“三月三”之旅并不在她此前的行程计划内,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我们一家人原本在三亚旅游,恰好赶上‘三月三’,得知乐东等地在举办盛大的活动后,我们特地改变了计划。”
随着2023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活动的陆续开展,许多像陈欣然一样的游客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各地“三月三”节庆会场,参与各项活动,促进当地文化旅游市场的供需两旺,五指山、乐东、琼中等地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三月三”,早已不仅是黎族苗族群众的欢庆节日,它也逐渐成为海南文旅的鲜活名片。各地抢抓“三月三”契机,推广当地旅游文化资源,比如五指山推广大叶茶文化,东方开展“非遗+旅游”活动,陵水举办消费大集市活动等。
“三月三”文化符号的拓展,让更多人看到了海南“民俗+旅游”的广阔发展空间。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认为,借力“三月三”,可以助推海南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说,与广西、贵州等地的“三月三”相比,海南的“三月三”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与其他地方是有共性的,但海南的特色也很鲜明,除了饮食、歌舞、宗教仪式的不同,海南的“三月三”带有“爱情节”的特质,可以在各类活动中凸显该特色。
不久前,中国城市影响力实验室发布了《海南民俗旅游影响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海南与云南、贵州在全国民俗旅游影响力方面位于全国前三甲,民俗旅游潜力大、后劲足。
“‘三月三’就是海南高质量发展民俗旅游的很好的切入口。”王健生说,尽管当前各地关于“三月三”的活动已经办得很热闹且精彩,但“三月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仍值得深挖,要充分利用好黎族苗族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三月三”的舞台做得更大。
“民俗资源的创新运用至关重要。”在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耀看来,海南“三月三”等民俗资源的挖掘要走创新之路,他建议可以从对接主线挖主题、瞄准需求创特色、围绕主题巧文创、立足融合做产业、基于民俗促民富等5个方面入手。
未来,“三月三”的文旅招牌如何拓展和丰富?王健生表示,可以通过打响“好文化”“好味道”“好宝贝”“好家园”“好服务”“好戏连台”“好玩”等7张“好”牌,在文旅业态和文旅产品上做足功夫,以及做好民族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把“三月三”做成世界级的海南旅游节庆活动。
(海南日报海口4月2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