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放晴,芳草青青。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油石乡樟树下水文化公园,潺潺的流水、整洁美观的河道、吊桥漫步的孩童、岸边垂钓的村民……一幅悠闲舒适的田园慢生活呈现在眼前,美不胜收。
“这里原来的河面很窄,只要上游来水或者遇到大暴雨,河道两侧岸坡就会受到冲刷,时间一长造成泥沙淤积,河道里杂草丛生,经常堆放着各种生活垃圾,村民出行都会绕着走。”油石乡副乡长刘福敏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实施水系连通、清淤疏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创新水土保持理念,保留乡村田园风貌,让原本的荒滩草泽变成了如今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公园。
(资料图)
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也带动了乡村产业兴旺发展。4月正是脐橙春梢抽发、花香飘逸的时节。走在信丰县安西镇的中国赣南脐橙产业园内,一座写着“水保亭”的观景凉亭矗立在园区中央,十分醒目。
信丰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范胤灵告诉记者,信丰是赣南脐橙的发源地,但是过去一度由于无序开采稀土,全县很多山头被挖得坑坑洼洼,到处是稀土尾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脐橙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了持续壮大发展脐橙产业,我们坚持水保先行的理念,严格按照水保技术规范要求,针对水土流失不同类型的土壤、不同的坡度以及不同的地表植被情况,采取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的原则,实行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拦沙蓄水的布局,使区域内每个地块都得到合理安排。”范胤灵说。
如今,行走在脐橙产业园,山顶植被郁郁葱葱,山腰梯田果树林立,一条条竹节沟延伸至远方,山脚大大小小的池塘蓄满了雨水,拦沙坝、谷坊、沉沙池等小型水保工程随处可见。据介绍,这种“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靴”的水土保持措施,既能改善园内生态小气候又能保证果园灌溉用水,同时保证新开发脐橙园的松散泥土、浊水拦蓄在区内,不影响下游农田生产和农民正常生活。
通过发展脐橙产业,昔日的荒山荒坡成了“香饽饽”,大部分都得到了高效治理。据统计,脐橙开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9140公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目前,信丰全县脐橙种植面积达27万亩,年产量20万吨,脐橙产业集群总产值超30亿元。
赣州水土流失治理只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为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水利部最新监测结果,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平方公里,较10年前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等级面积占比由33.8%下降至18.9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也明确,到2025年,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
“这是个积极有为的目标,同时也是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攻坚克难才能实现的目标。”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表示,根据专项研究成果,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中有122.92万平方公里是不宜治理或不需要治理的,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腹地和高寒高海拔地区。在需要治理的144.5万平方公里面积中,综合考虑水土流失规律、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技术经济等因素,最终只有52万多平方公里有望彻底“销号”,其余的只能实现强度降级。
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吴文庆认为,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结合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另一方面,要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聚焦有效管住人为水土流失增量提出的政策措施。此外,还要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明确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任务,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