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马头墙、小青瓦,古桥流水人家。早春时节的黟县青山叠翠,溪水绕流,白墙黛瓦下的古村落仿佛一幅幅水墨中国画。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黄山市黟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对全县46处中国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利用,逐步探索出“传统村落+民宿”“传统村落+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传统村落“活”起来、“美”起来。
宏村
宏村
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的黟县宏村200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穿行于宏村的巷陌中,宛如漫步在八百年之前的徽州。
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共识下,黟县宏村对承志堂、南湖书院等267幢古民居进行修缮,建成使用消防安防监控中心,成为全国第一个集古村落消防、安防功能合一的预警处置智慧平台,全面实现遗产保护人防、物防、技防“三合一”。
除了古村落实施全方位保护,黟县宏村打造了塔川书院、秀里影视村、宏村阿菊、宏村滑翔伞等一批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业态,不仅为“徽派风”“乡土味”增添了国际范,还促成了产业集聚,走出了一条现代与传统、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可长远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据介绍,目前黟县已经形成了包括宏村在内的13个村落景区和8个民宿集群,全县利用传统村落、古民居打造民宿客栈903家,民宿带动以传统村落为载体的村落旅游综合收入近20亿元。
西递村
西递村
青石铺地,流水潺潺,距离宏村20公里,位于黟县东南的西递村,距今也已有九百七十余年历史,其独特的楹联文化,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一睹“中国楹联第一村”的风采。
近年来,面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这一议题,西递村立足自身文化优势,交出了一份“古村落保护+乡村旅游”的优异答卷,通过开展楹联作品征集、楹联书画展等活动,深度挖掘西递楹联文化内涵。
此外,黟县西递村积极推广“抛绣球”“徽州祠祭”“徽州楹联匾额制作技艺”等多项省级非遗项目,进一步丰富参与性、体验性业态。其中,黟县西递打造的“千古黟技,匠人圣地”百匠堂,包含“非遗传承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两大板块,成为西递独特的文化名片。
目前,黟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成效初显,黟县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认为,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将继续加速推进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试点工作,秉承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的要求,全面打造‘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黟县IP,高质量发展民宿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产业发展与保护利用相互融合发展的传统村落‘黟县样板’。”(记者 陈欣然 张弓)